濮阳普通话考试网: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完成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于1977年最先提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自我效能感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也得到了大量实证研究的支持。
   
   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强化分为三种:一是直接强化,即通过外部因素对学习行为予以强化;二是替代性强化,即通过特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三是自我强化,即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
   
   但是,班杜拉认为行为的出现不是由于随后的强化,而是由于人认识了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赖关系后,形成了对下一次强化的期待。
   
   所谓“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结果期待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如果个体预测到某一特定行为会导致某一特定的结果那么这一行为就可能被激活和被选择。
   
   例如,学生认识到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就会获得他所希望的好成绩,那他就很可能认真听课。效能期待则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行为的能力的判断,即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
   
   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实际去实施这一活动。例如,学生不仅认识到注意听课可以带来理想的成绩,而且还感到自己有能力听懂老师所讲的内容时,才会真正认真听课。在人们获得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为学习行为的决定因素。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主要因素有:
   
   1.个体自我行为的成败经验。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待,反复的失败则会降低效能期待。
   
   2.归因方式也直接影响到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如果个体把成功的经验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因素(如运气、难度等)就不会增强效能感,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可控因素(如努力)也不一定会降低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可以通过训练而提高,它具有影响学习活动的选择、坚持性、情绪和影响对困难的态度等功能。目前,这一理论仍在进一步发展中具有较大的科学价值。
 
 
 
  河南普通话考试中心报名考试流程:
 
   
 
   
 
  1、周一前提交报名资料(报名即送考试资料);
 
   
 
   
 
  2、周四发考试具体时间通知;
 
   
 
   
 
  3、周五出准考证;
 
   
 
   
 
  4、周末考试!(郑重承诺:正规普通话报名、考试,欢迎监督)
 
   
 
   
 
  报名咨询电话: 17737715951(微信同步)
 
   
 
   
 
  报名咨询QQ: 15137563 QQ:1953503522
 
   
 
   
 
  欢迎各机构、学校洽谈合作!团体报名!
  
  
  推荐网站:
  
  
  
   
    
     
      濮阳普通话考试网
     
      南阳普通话考试网
     
      商丘普通话考试网
     
      周口普通话考试网
    
    
     
      信阳普通话考试网
     
      济源普通话考试网
     
      安阳普通话考试网
     
      三门峡普通话考试网
    
    
     
      驻马店普通话考试网
     
      鹤壁普通话考试网
     
      平顶山普通话考试网
     
      洛阳普通话考试网
    
    
     
      开封普通话考试网
     
      新乡普通话考试网
     
      焦作普通话考试网
     
      许昌普通话考试网
    
    
     
      漯河普通话考试网
     
      郑州普通话考试网
     
      河南普通话考试网
     
      河南普通话考试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