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普通话考试网谈教法与德育
 
   教法与德育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道德影响,不但要利用教材固有的思想内容,诉诸教师的课程价值取向,还要使教学方法有助于社会精神的培养。学科教学如果一味地灌输,其重心如果放在学生被动的学习、自私的吸收和排他性竞争上,学生养成的将是个人主义的意识和习惯。学生的社会精神不但得不到进一步地发展,而且将因未得以充分发扬而逐渐萎缩;由于被个人主义学习动机所取代,学生反而会逐渐养成反社会的倾向。相反,学科教学的重心如果放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贡献、相互合作和互惠共享上,学生养成和不断发展的将是集体主义民主生活的意识和习惯。学科教学引进诸如学生主动的建设能力、生产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方法,意味着教学重心从自私的吸收转移到社会性服务上来。这种转移并不纯粹是方法论意义上转移,还是教学方法道德重心的转移。
   
   如前所述,道德目的应当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并在一切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否则,一切教育在于形成品德的最终目的,就会成为空谈。在现代学校生活中、教师和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在知识的授受上,直接的道德教学即使十分成功、也不可能在时间分配上居于优先考虑的地位。教师在学科教学中,也不可能经常地直接考虑教材中的道德因素。但是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贡献、相互合作、互惠共享等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渗透道德影响,却是可能的。
   
   学科教学不过是学校实施德育一条间接的途径。学校工作除教学之外,尚有管理、辅助性服务等。所以我国学校不但强调“教书育人”,还提倡“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如果说教学是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那么学校管理、学校后勤以及其他辅助性服务也是学校实施德育的重要渠道。此外,学校和班集体生活也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总之,学校的课程、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以及学校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小事,都充满了进行道德教育的可能性。如果学校生活在它自身的精神上代表种先进的社会生活,如果学校纪律、学校管理、学校秩序体现出社会生活民主的精神,如果学科教学所采用的方法有利提高学生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能力,如果教材的选择和组织,使学生意识到他必须承担促进社会进步的职责,那么学校的德育就全面地建立起来了,学校教育就有可能实现它的道德目的。
   
   然而,这一切取决于教师的道德意识和教育意识。就是说,学校通过教学、管理、辅助性服务工作以及学校生活的各个层面实施德育的余地虽然十分宽广,但受到教师道德意识和教育意识的限制。教师如果道德平庸,或者对自己的工作缺乏道德上的敏感性,就不可能通过这些间接的渠道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较之于直接的道德教学,间接德育虽然范围更广,更具活力和生气,但更要求施教者加强领导和组织,各方面积极参与,形成合力。
   
   间接的道德教育即在学科教学、学校与课堂管理、辅助性服务工作中以及学校集体生活各个层面对学生进行道德渗透。
 
 
 
  河南普通话考试中心报名考试流程:
 
   
 
   
 
  1、周一前提交报名资料(报名即送考试资料);
 
   
 
   
 
  2、周四发考试具体时间通知;
 
   
 
   
 
  3、周五出准考证;
 
   
 
   
 
  4、周末考试!(郑重承诺:正规普通话报名、考试,欢迎监督)
 
   
 
   
 
  报名咨询电话: 17737715951(微信同步)
 
   
 
   
 
  报名咨询QQ: 15137563 QQ:1953503522
 
   
 
   
 
  欢迎各机构、学校洽谈合作!团体报名!
  
  
  推荐网站:
  
  
  
   
    
     
      濮阳普通话考试网
     
      南阳普通话考试网
     
      商丘普通话考试网
     
      周口普通话考试网
    
    
     
      信阳普通话考试网
     
      济源普通话考试网
     
      安阳普通话考试网
     
      三门峡普通话考试网
    
    
     
      驻马店普通话考试网
     
      鹤壁普通话考试网
     
      平顶山普通话考试网
     
      洛阳普通话考试网
    
    
     
      开封普通话考试网
     
      新乡普通话考试网
     
      焦作普通话考试网
     
      许昌普通话考试网
    
    
     
      漯河普通话考试网
     
      郑州普通话考试网
     
      河南普通话考试网
     
      河南普通话考试报名